 |
新闻类别 |
 |
|
临清古街区或将成聊城唯一的古街区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 发布时间:2011-5-23 8:56:41 阅读:715 次 |
近日,“临清片区”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保护规划立项,原则同意大运河临清片区保护规划立项。这个消息点燃了临清人的热情。 国家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多次到临清实地调查,对临清运河段文化遗产点反复勘测,经过多方比较和慎重研究,作出将临清作为片区进行申遗的规划。 临清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黄永军介绍说,临清古街区作为“片区”制定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规划,这在山东省沿运河段城市中十分罕见。大运河遗产会通河段北起山东临清,接现卫运河,南至山东济宁微山县夏镇接泇河老河道。包括历史上的会通河、陶城铺运河及南阳新河。会通河地处“南北之交”,“运道之中”,是元明清三代朝廷关注的重点。元明清时期,会通河主河道的通畅在保障中央王朝的南粮北调、政治统一以及南北商品与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与乡镇的繁荣发展,使山东成为大运河中段的要地、南北物资传输的水运重地。临清运河闸始建于元代,元世祖忽必烈时开凿山东运河,在卫河处建临清闸。会通河段构建起海河水系与黄淮水系的直接联系,对大运河畅通起着重要作用。河道全由人工开凿而成,沿线工程密集,有“闸河”、“泉河”之称,是京杭大运河中通航困难最多、治理最难和管理最为复杂的一段。元到清时期陆续建的会通河的梯级船闸工程和明代建立起来的南旺分水枢纽是运河全线的关键工程,是大运河在古代水利价值和高超技术的杰出代表。 临清水利枢纽保证了闸河与自然河道在不同时期水位变化时漕运的顺利进行。临清运河文化底蕴丰厚,境内拥有原貌保留最好的元代古运河,现存的文物古迹鳌头矶、清真寺、舍利塔、钞关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清运河钞关为古代八大钞关之一,作为目前中国古代运河税收机构的唯一典型遗存,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研究中国明清两代经济生活、运河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及中国税务发展的宝贵实证资料。 黄永军说,鉴于临清片区的珍贵价值和目前严峻的保护现状,配合大运河申遗工作,在“抢救为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指导下,应尽快制订其文物保护规划并尽快实施。根据片区总体保护规划的保护原则,尽快制订和完善各本体保护方案设计。尽快完成规划,制止建设项目、旧城改造破坏周边环境,完善周边民居的环境整治。同时结合本体保护,制订详细片区展示规划,并重点展示元运河河道。让临清片区真正成为“货真价实”的世界文化遗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