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聊城城区今年首个便民市场——湖西便民市场建成使用,同期建设的便民市场还有5个。那么,便民市场为整座城市和市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我市又将如何进一步建设、使用和管理便民市场,从而更好地服务群众?
建前建后,情况迥异
5月24日早上八点半,在聊堂路和昌润路交叉口东南角,湖西便民市场内已是熙熙攘攘,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早点的……热闹非凡。 “以前市场附近路段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全是小摊小贩,走都走不动,卫生状况也很差,现在建设了这个便民市场,全都搬到市场内经营,各方面的问题都得到明显改观。”在附近小区居住的徐女士告诉记者。记者在现场看到,该路段的道路上已经没有摊贩的影子,整条道路也是畅通无阻。 据了解,湖西便民市场一期建设8600平方米,规划了400多个摊位,完全建成后将达到15000平方米,能够容纳1000个摊位。它的建成使用,基本解决了聊堂路早市占道经营问题,聊堂路、带状公园、东昌湖沿岸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也得到有效改善。 市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便民市场建设是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迎接创建省级文明城检查验收、迎接国家级卫生城复审、创建国家级园林城重要工作部署的一个积极行动,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和‘疏堵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湖西便民市场筹建过程中,我们坚持由执法者向管理者、服务者三位一体转变,强化当好服务者的思想定位,做了一些协调和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学设置,实现多赢
记者了解到,便民市场的建设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有很好的疏导作用,同时如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不会影响市民日常的生活需求,还会带来多种便利。“对我们日常生活当然没有影响,这个便民市场是就近建设的,买菜什么的还很近,现在集中到一起反而更方便了。”前来便民市场买菜的王大娘说。 “在城区科学合理地设置便民市场,在解决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问题的同时,还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满足了市民的需求。目前我市城区内城市配套功能不完善,便民市场布局不合理,很多市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家属院、小区等都未建市场,便民市场的建设方便了群众生活,满足了市民的需求。二是缓解了社会矛盾。便民市场为流动摊点提供了费用不高、相对固定的经营场所,使取缔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引起的利益矛盾冲突得到缓解。三是增加了社会效益。首批便民市场全部投建后,可解决3000多个经营摊点、近万人的生计问题,有效地降低了执法成本,达到了市民买菜少跑腿、农民卖菜节省成本、城市管理人性化的多赢。”该负责人说。
新型管理,“驾照式”
据介绍,和湖西便民市场同期建设的便民市场还有5个,分别是香江便民市场、振兴东路便民市场、水城华府便民市场、站前街零点便民超市、东姚便民市场。便民市场投用后将实行“驾照式”管理,对投用的市场实行十二分考核制,考核内容包括设施完善、摊位卫生、垃圾袋装、个人卫生、用具整洁等,每发现一次违规,就在其“违规档案”上扣除相应分数,扣满12分,取消其经营资格。 该负责人说:“便民市场不仅要建好,还要用好,管理好。便民市场成立后,我们将继续站在管理服务的角度,继续实施人性化执法,采取教育引导的办法,让更多的人进入到市场来经营。同时,逐步做到管理前置,重心下移,发挥好各办事处、村居委的作用;与规划、国土、建设、工商等部门联合,建立起职责明确、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的互动机制,共同把便民市场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发展好。相信便民市场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会使聊城整体的市容环境再上新台阶。”高崇
责任编辑:颜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