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地黄页网站联盟: 济南 | 青岛 | 临沂 | 日照 | 烟台 | 威海 | 滨州 | 德州 | 潍坊 | 枣庄 | 淄博 | 菏泽 | 济宁 | 泰安 | 莱芜 | 聊城 | 东营
首 页 企业家风采 房产频道 乡镇之窗 便民热线 网上登记 分类信息 会员注册
新闻类别
       网站公告     
       企业报道     
       企业家风采     
       聊城热点新闻     
       聊城经济资讯     
       聊城楼市资讯     
       聊城车市资讯     
       聊城旅游资讯     
       聊城酒店资讯     
       乡镇之窗     
       便民热线     
  信息类别
“蒜你狠”变“蒜你贱”聊城大蒜每斤赔5角
来源: 发布时间:2011-6-29 9:27:40 阅读:349
6月27日上午,山东聊城冠县东古城镇平村的孙振同正在门前的蒜垛上掀开草苫子,因为天气不错,他想让这些已经收获一个多月的大蒜“透口气”。

    今年,孙振同种了32亩大蒜,老天帮忙,大蒜长势出奇的好,每亩地增产三四百斤。孙振同的7万多斤大蒜已经装好了袋子,放在门口像一座小山。按理说,孙振同的大蒜获得大丰收,他应该高兴,可是,他不仅不高兴,而且很郁闷。

    去年大蒜遭“疯抢”,火得很

    “满大街停放着全国各地来收购大蒜的车,背着挎包的人满大街跑。”——这是去年大蒜价格疯狂时给平村村民留下的深刻记忆。

    平村是一个有1400多人的村子,因为老106国道穿村而过,这个普通的村子显得与众不同。这个村有二十多年的种蒜历史,慢慢地,大蒜成了这个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每到大蒜收获季节,国道两边就冒出一垛垛的大蒜,各地收购大蒜的生意人也来到这里,讨价还价声让这个村子很热闹。

    不过,在村民的记忆里,最热闹的是去年。孙鲁敬是村支部书记,同时他也是大蒜收购点的老板。他回忆说,去年那光景绝对“疯狂”,全国各地的商人来到平村简直是抢蒜。有的大蒜在地里还没收,就被外地商人买下。大蒜价格也从每斤3元多猛涨到每斤七八元钱。到后来,那些来买蒜的人只要见到大蒜就抢购,根本不论品质如何。

    孙克军也是一个大蒜收购点的老板,虽然他有七八年经营大蒜的经历,但他还是对去年的“疯狂大蒜”感觉有点懵。去年他卖出了自己手中的十几万斤大蒜后,又到河南购进了一些大蒜,刚一卸车,就被抢购一空。

    孙克军还讲了一个蒜农被“懵”的故事。那天,这位蒜农刚从地里把自家的大蒜运到家里,就来了一位蒜贩子。蒜贩子对蒜农的大蒜很满意,根本不在乎价格,张口喊价:“六块二!”蒜贩子这一喊,还真把这位蒜农喊懵了,因为他心里从来就没想到过这样高的价格。

    蒜农孙宝亭的10亩大蒜还没等收完,一些蒜贩子就在地头上等着交钱收蒜。就这样,孙宝亭的10亩大蒜在地头上就成交了,并且挣了10万多元。

    今年大蒜没人要,冷得慌

    30岁的孙振同在去年只种了6亩大蒜,因为大蒜长得并不好,只挣了几千元。不过,他看到村里种大蒜的庄乡爷们儿都横发了一笔大蒜财,心里着实有点失落。

    去年,也正是大蒜疯狂的8月,孙振同和同村的几个伙计一商量,在河北省大名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承包了200亩土地。他们打算在这200亩土地上种植大蒜,想在今年发大蒜财。

    孙振同承包了26亩土地,加上自己的6亩地,全都种上了大蒜。铺底肥、浇水肥,这32亩大蒜让他投入了8万多元。今年春天,大蒜长势特别好,望着这几十亩大蒜,孙振同坐在地头上甚至憧憬着今年的丰收情景。

    32亩大蒜收获了7万多斤,不过,丰收之后的孙振同并没有看到前来买蒜的人,他只好将大蒜垛在大门口,用草苫子和塑料布盖着。

    记者在平村看到,大街两旁,到处是一垛垛大蒜,大街并没有去年热闹的光景。村支部书记孙鲁敬说,去年的这时候正是满大街卖蒜的热闹时候,不过,今年特别冷清,到现在为止竟然没有前来洽谈大蒜生意的人。

    “今年的大蒜是烫手山芋,握在手里烫得慌,扔了又可惜!”大蒜收购点老板孙克军望着门口堆积的十万多斤大蒜说。

    守着大蒜也不是办法,孙克军也曾经拉着一车大蒜到河北保定跑市场,结果,他的一车4万多斤的大蒜最后以每斤1.1元的价格卖掉了。“连成本都不够,赔了好几千元!”

    遭受巨大损失,蒜农很受伤

    孙鲁敬说,平村有300多户居民,几乎家家户户种大蒜,全村今年种植大蒜仅两千亩。保守估计,全村今年收获大蒜300多万斤。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大蒜的蒜种费用、铺底肥、交水费等成本达到3000元,而每亩大蒜平均收1800斤大蒜,也就是说每斤大蒜成本就达到1.5元左右。而今年的大蒜行情是每斤大蒜销售价为1元左右,蒜农不仅不挣钱,而且血本无归。

    孙克军说,去年的大蒜行情好,刺激了蒜农种植大蒜的热情,在他销售出去的十多万斤大蒜中,有70%作为蒜种销往河南和山东金乡,只有30%的大蒜进入市场。绝大部分的大蒜在去年作为蒜种销售出去,这其实就是一种市场预警,但作为蒜农来说,单打独斗,没有合作组织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往往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今年遭受巨大损失的孙振同更是感受颇深,他说,虽然他的32亩大蒜收成很好,但血本无归,至今他因为种大蒜在银行的贷款也没有及时还。他打算今年“一颗大蒜也不种了”。(于新贵)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招商合作:13863387797 QQ:1623195395
鲁ICP备100168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