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临近,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一些未能集中供暖的居民正在想法过冬,而且一直期盼着能用上暖气。与此同时,一些居民却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悄悄退出了集中供暖的行列。连日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分别走近“盼暖”和“弃暖”的居民,了解了他们的酸甜苦辣。 想方设法过冬,期待集中供暖 调查小区:江北国际小区 调查记者:任洪忠 调查情况:“我们小区今年没能集中供暖,入住率太低,都是各自想办法。”江北国际小区居民马女士7日说,不少住户都是刚搬过来,小区入住率应该还不到一半,还有的住户虽然搬了进来,但因没有集中供暖,便在别的小区住着过冬。 马女士说,小区刚刚建好,前几天物业还贴出通知,说小区正在使用临时电,负荷较低,不让使用大功率电器,包括电磁炉、空调、电暖气,防止烧线。“如果随意使用大功率电器,发现后会给停水停电。” 调查小区:天安新村小区 调查记者:郭庆文 调查情况:天安新村是开发区建设比较早的居民小区,因为没有配套设施,从建成就一直无法集体供暖。整个小区用一道墙隔开,北侧30多户大部分是一个单位的,2010年每户出了一万多元铺设暖气管道,并在当年冬天开始供暖。小区南侧的居民供暖则是五花八门,各想办法。不过,多数居民采用烧天然气炉子的方式取暖。 据小区居民8日反映,这里的天然气管道入户后分成两股,分别为做饭用和烧炉子用,居民要交两份钱。“虽然花的钱差不多,但我们还是愿意集体供暖。”一位居民说。 “今年夏天供暖单位准备给小区铺设管道,每户需要交1万多,我们连订金都交了,但因为小区居民无法达成一致,又把钱退了回来。”这位居民无奈地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集体供暖。 调查小区:宝徕花园 调查记者:杨淑君 李璇 调查情况:宝徕花园居民张先生说,小区今年刚入住,无法使用集中供暖,而他家又有刚刚半岁的孩子,10月下旬稍一降温,就去买了“取暖设备”。 张先生说,原本今冬要老人带孩子回老家过冬,可老家又赶上拆迁。“三个卧室原本只装了两台空调。”张先生说,老人过来住后又买了一台,孩子的奶奶和姥姥又各给孩子做了一套棉衣。“甚至还给我们夫妻俩做了棉袄。” 他说,想着空调太费电,他和妻子收入也不是很高,为了节省费用,多买了几个暖手宝和暖水袋,另外又买了一个电暖风。 调查小区:利民小区 调查记者:杨淑君 调查情况:利民小区业主李先生,是在小区买的二手房。据他介绍,这个小区原来大都是原东昌府区税务局的职工,后来因为供暖管道难扩容等问题,一直没能集中供暖,以至于原来小区的不少住户卖掉了房子。 李先生说,原来政府部门的职工都能在单位领到补贴,舍得开空调。他觉得开空调取暖费用太高,从去年开始就改装了天然气,用天然气取暖。“前几天冷,刚买了100多方气。”李先生说,用天然气也是自己控制,算起来一个冬天比集中供热能省下几百块钱。 “孩子小,天一冷就得打开,以后还能省下更多。”李先生说。 调查小区:人事局家属院 调查记者:张超 调查情况:“冷了就多盖两床被子,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兴华路人事局家属院年近70岁的刘大爷说,小区已有30多年了,由于管道老化,供暖一直是个大问题,一般温度能维持在十几度左右。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一直很难解决实际问题。 刘大爷说,最近天气越来越冷,小区居民即将迎来“寒冬”,住户对此各有妙招。由于温度上不来,不少住户家中都有电暖气,为了既能省电又能睡个安稳觉,住户们就在临睡前,打开卧室的电暖气,趁着热乎劲儿上床赶紧睡觉。而对于供暖,住户们已不抱太大希望。 调查小区:双力家属院 调查记者:张召旭 调查情况:位于建设东路上的双力家属院建成较早,当时城区还没有推行集中供暖,导致小区到如今也没能集中供暖。 小区业主刘先生说,最早以前主要是靠烧煤球取暖。“虽然点着煤球炉,但屋里还是跟冰窖一样,晚上一家人裹着被子在沙发上看电视。”刘先生说,那时候冬天还没有流行电热毯,都是自己用热水袋暖被窝。现在小区里烧煤球炉取暖的业主越来越少,不过取暖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烧煤球的、烧天然气的、用空调的、还有些居民安装了土暖气,为了冬天不受冻,小区业主可是想尽了办法。 取暖费这么贵,感觉实在浪费 调查小区:铁路益民小区 调查记者:任洪忠 调查情况:“光供暖费就要花掉一个月的工资,今年就没舍得开暖气。”铁路益民小区的李先生说,现在孩子都大了,老人都没在一块住,就没再用集中供暖。“要是有老人和小孩,还得再开暖气。” 李先生说,从健康角度,冬天有暖气、夏天开空调对身体也不一定多有益处,经受一下寒冷还是有利于健康的,如果实在冷了可以选择开空调,天天弄得屋里热烘烘的没必要。“白天要工作,孩子去上学,家里没人,也没必要一直暖和。” 调查小区:站北花园 调查记者:任洪忠 调查情况:“去年的暖气也不是很暖和,有时候还得开空调,今年就没有再交暖气费。”城区站北花园小区的刘先生说,家里有空调备用,电费也花不了两千块钱的取暖费。 刘先生说,现在集中供暖的费用已经比较高了,供暖费用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对于工资不高的市民来说,宁愿选择条件艰苦一下。“冷了可以开空调,电费还可以承受。” 调查小区:富贵花园 调查记者:张超 调查情况:家住富贵花园的居民袁先生说,由于小区采用地暖,冬季供暖效果一直不错,不过他今年开始不准备再集中供暖。 据袁先生介绍,他在每间卧室都加装了空调,冬天实在太冷的时候,晚上就开空调睡觉,这样算下来能省不少钱。据了解,跟袁先生有同样想法的住户不在少数,小区居民李女士也没缴纳今年的取暖费,刚买了一台电暖气,准备在最冷的时候用上。 调查小区:国泰小区 调查记者:杨淑君 调查情况:“不知道是房子面积太大,还是别的原因,前两年暖气温度刚刚达标,还得再开空调补充热量。”国泰小区居民刘女士说,去年涨了暖气费,又多了交好几百块钱,今年小孙子被接走了,干脆申请停了暖。 “通着暖气也是开空调。”刘女士说,因为开空调的费用太高,今年夏天儿子出钱,给她简单装修了房子,加了个门,容易留住热量。“从这几天看,效果还不错,前几天降温,家里不开空调,也没觉得太冷。” 调查小区:汽贸家属院 调查记者:杨淑君 调查情况:汽贸家属院居民王先生家直接没开通集中供暖,据他介绍,他和妻子白天都上班,孩子在潍坊上学,家里也没老人,感觉没必要。 “房子去年刚装修过,保温效果还行。”王先生说,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是那么几天,不是太难忍受,开空调还可以自己控制温度,他家房子面积大,一个冬天能省不少取暖费。 调查小区:园东小区 调查记者:李璇 调查情况:“小区的暖气是一年不如一年热,我家已经连着两年只有十一二摄氏度了,供着暖还得开空调,还不如不要暖呢!”家住园东小区的居民李女士说,现在集中供暖的费用这么高,每年交着一两千元的暖气费家里却不热,令她感觉很不划算,所以今年打算干脆不集中供暖了。 “我和我对象都得上班,这一天也就中午和晚上在家,实在冷了就开空调,再怎么着也比集中供暖划算。”李女士说,她老公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家里只剩她一个人,前几天老公还跟她商量,说实在不行就让她搬去婆婆家住。 调查小区:育新苑 调查记者:李璇 调查情况:家住育新苑小区的苏先生说,他3年前刚在小区买了房子,从入住的第一年开始,家里的暖气就不是太热,连续几年都只有十二三摄氏度,有时暖气还一点也不热,加上目前集中供暖的费用增加,实在不愿意再交着钱受冻了。“暖气费太贵了,从去年开始就涨了3块钱,我们家得交将近3000块钱,以我们目前的收入来说,有些承受不了,冷就冷点吧,这也是没办法。”苏先生无奈地说。来源:齐鲁晚报
|